近期世界多地出现异常高温和干旱天气,国际农产品期货价格大幅走高。按照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最新预计,在2023年6月至8月期间,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已经接近70%,这意味着今夏天气将更加炎热。食品价格上涨也给各国实现通胀目标造成了挑战,全球也在密切关注气候异常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天气异常助推农产品价格跳涨
今年以来,与天气相关的事件已经推高了部分农产品的价格。例如,糖和可可期货上涨了20%以上,受到饲料价格影响,猪、牛等牲畜价格也大幅走高,美国牛肉产品价格上涨超30%。
澳大利亚农业及资源经济和科学局(ABARES)表示,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回归,下一收获季当地小麦产量或将下降34%至2620万吨。
美国农业部(USDA)最新统计显示,受干燥天气影响,截至6月18日当周,美国
欧洲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西班牙小麦作物生长遇到了春季旱情的严重影响,德国农业合作社协会在最新报告中预计,受干热天气影响,德国2023年所有类型的小麦作物产量将同比下降2.9%,至2187万吨,法国农业局将2022/2023年度法国对第三国的软小麦出口调低10万吨,从5月份预测的1030万吨下调至1020万吨。
欧盟作物监测服务机构MARS本月下调了欧盟今年粮食和油籽作物几乎所有的平均产量预测。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升温
按照
由于全球依然处于后疫情时代的复苏期,对于为了打压物价进入紧缩周期的各国央行而言,新一轮食品通胀无疑是坏消息,厄尔尼诺将进一步加剧宏观不确定性。外界越来越担心,这可能导致央行为对抗通胀采取过度措施,进而导致经济陷入衰退。
资产管理机构BK Asset Management宏观策略师施罗斯伯格(Boris Schlossberg)在接受
如今投资者对于美国将陷入衰退的猜测正在水涨船高。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周在国会出席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听证会时暗示,年内进一步加息2次的预期是合理的,多项经济指标显示,二季度末美国经济动能正在迅速降温,多条关键
Oanda高级市场分析师厄拉姆(Craig Erlam)向
对于新兴市场而言,挑战将尤为艰巨。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报告认为,粮食进口成本上升可能在部分脆弱新兴国家引发“潜在危机”。随着粮食进口在进口总量中占比攀升,将成为某些地区潜在危机的早期预警指标。粮农组织称,许多新兴经济体已经面临着贸易伙伴经济低增长、借贷成本上升和商品价格高企的完美风暴。
施罗斯伯格向
各国积极应对气候风险
如今全球在关注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包括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及俄乌冲突后的能源转型。《巴黎气候协定》中承诺,与工业化前的温度相比,将全球变暖限制在2摄氏度。科学家们认为,升温1.5摄氏度是一个关键的临界点,超过这个临界点,极端洪水、干旱和粮食短缺的可能性会急剧增加。
主要
去年7月,欧洲央行宣布采取更多措施,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欧元货币政策框架,以减少气候变化相关的金融风险,支持经济绿色转型。欧洲央行表示,为落实《巴黎协定》的目标和欧盟相关气候目标,欧洲央行将在公司债券购买、抵押品框架、披露要求和风险管理方面引入气候变化因素,旨在减少资产负债上涉及气候变化的金融风险,有助于维护欧元系统价格稳定并支持经济绿色转型。
相比之下,气候变化暂时没有纳入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关键考虑范围。美联储在2021年发布的气候变化和金融稳定报告中表示,其金融稳定监测框架足够灵活,可以广泛纳入气候相关风险的许多关键因素。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分析,将这些风险充分纳入金融稳定监测,包括大幅改进数据和模型。今年1月,鲍威尔表示,美联储的监管权力使其在确保金融机构“适当管理”面临气候变化风险方面发挥了作用。鲍威尔上周在美国国会发言时表示,气候变化与当前的货币政策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