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货物转运,却意外引爆了暗藏许久的铝锭现货仓单重复融资风险。
该现象并不只是
据
在业内看来,此次事件大概率属于贸易型融资。一般企业之间的贸易型融资是融资方将一批货物以贸易形式卖给出资方获得资金,并约定好若干时间之后加价买回来,买卖差价就是出资方赚取的资金利息。
类似的事件在现货贸易行业并不鲜见。多方受访人士分析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鉴于融资方的行业地位和仓库的信誉,出资方给予信任,但殊不知被信任的两方合伙作案;另一方面,仓库可能没有规范执行流程或者疏于管理,让相关关键岗位人员有利可图。此外,“顶层体系”的缺失,导致在实际的交易和融资行为中,相关方必须自行摸索和妥协出兼顾安全性和交易成本的模式。
此次铝锭现货仓单重复融资事件的具体情况还待公安机关进一步侦查,所涉及的融资方、仓库、出资方有哪些,涉及的货物数量有多少、价值有多大,将会产生怎样的连锁反应,
5月底,一则有关铝锭仓单融资暴雷的消息,开始在大宗商品领域广泛流传。此事源于
多名业内人士告诉
根据业内人士介绍,此次爆雷的铝锭仓单,实际为现货市场提货单或者是仓库出具的保管凭证(业界俗称为“仓单”),而非期货交易所的标准仓单,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仓单,也不是外资仓库签发的可以自行背书转让的仓单。
此次事件得以暴露,虽然具有一定偶然性,却并非突然发生。从传言出现到风险正式暴露,中间曾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窗口。
“今年3月份的时候,市场上就已经有传言了,后来这家商贸公司将放在
被卷入风险中的货主,并不只是上述商贸公司一家。根据
更为严重的是,此事已在铝锭现货领域引发连锁反应,多家仓储公司均卷入其中。根据记者了解,随着执法机构的介入,华东地区多家有色现货仓库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其中就包括南储上海分公司。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得了一份南储上海分公司6月8日发给仓储业务客户的公告。该公告称,“近期我司在巡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客户持有的杨浦仓库提单及入库验收单与我司仓管系统登记数据不符,我司立即启动存货全面盘点和账目核查工作。经核查发现可能涉及团伙诈骗犯罪,我司已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目前已被公安机关以合同诈骗罪立案,现在正在有序侦办中。”
公告显示,根据公安机关的要求,南储上海分公司杨浦仓库现暂停一切对外作业服务,待公安机关清查后方可正常办理业务。
根据
何为现货仓单?根据业内人士介绍,这其实是一份在现在或将来的一段时间内,可以到指定仓库内购入或销出仓单所规定的标准货物的凭证。现货仓单交易是以一定保证金的形式对现货仓单进行买卖。现货仓单交易与期货交易极为相似,既是一种商品交易手段,又是一种金融投资手段。但据业内人士称,目前国内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货仓单交易。
“采用了现货买卖的形式,但买卖的并不是现货,而是现货基础上的仓单,现货具有抵押品的性质。”上述知情人士告诉
那么,此次铝锭现货仓单风险事件涉及的是哪种类型融资?
“目前了解的(铝锭现货仓单重复融资)基本都是贸易合同为主。”一位仓储公司相关人士赵元(化名)称。
南储上海分公司在公告中也提到,“南储上海分公司杨浦仓库不属于
对此,业内分析认为,由于交易双方签署贸易合同,再加上实体企业、贸易公司以及期货公司风险子公司可以开具发票,此次事件大概率属于贸易型融资,而非质押型融资。
那么贸易型融资的操作手法一般是怎样的?据
“可以这么理解,但实际操作上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因为价格存在变动,如何来计算价格便涉及多种方式。”赵元称。
有铝行业人士分析称,铝贸易链中的相关企业成为垫资方有一个优势,就是如果最后融资方还不了钱,可以利用自身的销售能力将这批货物卖掉,但是如果出现一货(单)多卖或者虚开仓单的情况,便会爆发风险。
“在正常现货交易中,极少发生一货(单)多卖现象,这是因为货物很快会被最终转卖至下游工厂,提货出库。如果发生提不到货,或者多个下游提同一批货的情况,则会马上被揭穿。但是贸易型融资和质押型融资业务周期长,资金方如果只凭仓库出具的单证进行放款,很可能被恶意利用。”
根据
多位仓储行业人士称,一般融资方想利用仓单重复融资的话,会先买一批货放到仓库,这批货短期内不会流动,然后伙同仓库人员对这批货物开具同样的单据或者将相关的名目修改,这样就可通过一货多卖的方式进行重复质押,出资方只要不是同时去仓库盘货,一般难以发现,因为货物确实在仓库。
在此过程中,如果要重复制作仓单,仓库方将是绕不开的一个关键环节。如果仓库方不配合,一货多卖、重复融资的行为很容易败露。
问题也由此而来:国内大宗商品的现货交易流程是怎样的,仓库又在其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一般仓库负责人可以接触到各个环节,比如说自己单独拿系统里面的仓单做一个假的单,然后盖个章,传给融资方,再由融资方把单子拿给资金方,以表明融资方有货,从而作假融资。我当时在(
融资方、仓库方、出资方,在目前已知的涉事三方中,除了各方之前的信任之外,仓库出具的货物单据是融资交易中的关键凭证。而目前来看,恰恰是这个环节出了问题,融资方联手仓储公司涉嫌重复制作仓单进行融资。
在
“如果说融资方拿重金去收买仓库相关负责人,或者给仓库带来业务,那么可能有些关键岗位人员没有经住诱惑。”宋达分析称。
出资方为何会被融资方和仓库欺骗,是此次铝锭现货仓单风险事件的另一大疑问。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信任是一大原因,一方面,融资方在行业内发展较多年,存在较高的知名度,所以出资方对融资方有所信任;另一方面,仓库在行业中做的也是信誉,若有交割、保税等资质且为国企,在行业的信用度也较高,所以出资方对仓库提供的单据也会采信。
事实上,仓单重复融资的情况并不鲜见,此前也有发生。
对于现货仓单重复融资屡屡发生的原因,
这其中,提供货物凭证的仓库起着重要作用。那么,仓库一般情况下是如何操作的?此次出现的风险,暴露出了仓库管理的哪些漏洞和缺失?
“对于仓库来说,最基本的责任是一批货对应一条记录,对应一张单证,这个单证在同一时间只能进行一次过户、有唯一货主。但如果这些关键岗位人员出现道德风险,在仓库管理系统中将一批货物重复录入多单,就变成了一货多单。如果同时向多个买方出具过户完成的单证,就变成一单多卖。”董谌同时称。
在赵元看来,国内的仓库并不是做不到严格执行流程,但是这也意味着效率会变慢,在当前仓储行业门槛低、竞争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仓库的服务水平或者服务效率较低的话,自然而然会导致仓库的效益下降。
上述知情人士也称,由于现货仓单交割的不是现货,而且可能存在多家卖方、买方共同使用同一个仓库的情况,因此库存货物的监管存在技术难点。更重要的是,场外现货仓单没有公开、可查询的登记备案制度。“如果有统一标准的登记备案、查询制度,卖方什么时候进货、货物量多少、货物规格、有没有卖,这些信息一目了然的话,制做假仓单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在当前,作为交易和融资业务中唯一的确权方和监管方,仓库方也成为风险的承载者,如何补漏、避免仓单重复融资等风险频频爆发,成为市场关注的一大焦点。
“我们早就进入了电子化时代,但到目前为止,仓储公司居然还在大规模使用人工确认的方式,并用纸质盖章的原始方式流通货物。其中人工操作不可避免伴随着故意或无意的疏失,更增加了现货交收过户的风险。”
董谌详细介绍称,仓库可以使用更智能化的系统,将货物入库、称重、过户、提货、质押监管等操作全部线上化,条形码/二维码、扫码枪、智能磅秤、智能摄像头、智能铅封加锁、后台WMS以及前台客户端等软硬件结合,实现货、码、单、指令、执行记录一一对应,货物从入库到出库全流程视频可追溯、无断点。
“所有操作之间的流转衔接,尤其是出具仓单、确认过户等关键节点,尽可能通过系统交叉验证完成,减少可能被恶意利用的人工确认环节。这样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既能提高仓库的安全性和公信力,也能大幅提高仓库过户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不过,赵元告诉
在赵元看来,目前比较可行的堵漏方式,是采用轮岗制度、每笔业务追责制、客户之间相互验证机制、核查制度等来规避风险。其中客户验证方面,可以通过开放一个平台或者端口,让客户能够了解货物情况。
“与其降低利润、处于恶性循环的价格战中,有资质、有良好管理经验的仓库不如加上一套较好的智能化系统,可能前期提高了成本,但是提高管理水平后也有助于提高业务效率和客户体验,进而在仓库竞争中体现优势,提高收入,最终有助于整个行业优化。”
另外,在他看来,仓库应该积极与第三方合作,以实现交叉监管,现货交易中心是最佳选择。因为现货交易中心天然集合交易、合同、货款、交收等数据,不仅可以做到交易、资金收付、货物交收一一对应,更可以通过与仓库系统直连,实现货物归属与交收状态的实时同步,成为交易双方和融资中的资金方在仓库之外的一个信息查询确认渠道;通过交叉监管,大幅提高造假违规的成本,杜绝“一货多单、一单多卖、一单多押”行为。